白为什么。”
“实际上还是咱们最开始讲的那个能量斜坡,电子会从坡顶往坡底去,当时经典物理学大厦上乌云密布,量子物理学诞生,一些电子特性被量子物理学家解释出来。随后有三个人几乎同时做出了方铅矿电流的原理解释,分别是莫特、肖特基和达维多夫。”
“题外话,莫特收了一个留学生黄昆,黄昆后来去北大办了国内第一个半导体物理专业,咱们今天能在这里学半导体相关知识,就是从他开始的。”
“祖师爷!”有学生喊。
“考试前知道该拜谁了!”又有学生喊。
教室里一片笑声,比起昨天上课的快节奏高强度,今天神童们明显放松许多,有心情说笑。
“莫特的论文解释了原理之后,接力棒交到了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手上。”
“肖克利读过论文后觉得,他可以模仿当年真空三极管的做法,在氧化铜半导体和铜金属之间加一个栅极,应该也能达到放大信号的效果。”
“他的同事布拉顿笑话他,说他也看过论文,也知道加栅极这种做法,但感觉肯定不现实,因为氧化铜和铜的交界面才一微米,什么都放不进去。”
“后来做了很久实验,果然是不行,恰好大不列颠有同行在硅半导体上有了点突破,于是肖克利和布拉顿放弃了铜半导体,转向研究硅。”
“一次非常偶然和幸运的机会,同事发现了一根特殊的硅棒,用手电筒一照硅棒,就会产生单向电流。布拉顿非常震惊,按理说纯硅棒不该有电流的,他猜测是硅棒质量不过关,里面掺了杂质,是杂质导致的电流。”
“布拉顿的猜测被证实了,一种带正电荷的杂质硼,一种带负电荷的杂质磷,恰好聚在硅棒两端,于是着名的pN结诞生了,正电荷一端叫p型硅,负电荷一端叫N型硅。手电筒照上去之后,光能让pN结中间的一个闸门打开,电子由高到低流动。”
“pN结刚诞生,还没来得及尝试做人造版本,东瀛偷袭珍珠港,战争爆发,贝尔实验室紧急承接了大堆军事订单,半导体这种基础研究停了。同时实验室猛烈扩招,人数翻了一倍,后来
天才1秒记住:neecode.com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>>>